加入收藏 | 進入舊版
國內國際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國內國際 > 內容
元首外交|心心相通 中國伊朗共繪友好新圖卷
來源:新華社 作者:未知 時間:2023-02-17 瀏覽字號:[ ]

2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伊朗總統萊希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萊希舉行歡迎儀式。

春風和暢,暖意漸濃。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伊朗總統萊希舉行會談。

這是萊??偨y任內首次訪華。兩國領導人共同規(guī)劃和引領中伊關系未來發(fā)展,并就共同關心的地區(qū)和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駝鈴相聞,舟楫相望。沿著綿延萬千公里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大文明遠行并擁抱,兩國人民遠行并交好。”7年前,習近平主席訪問伊朗之際,在《伊朗報》發(fā)表的署名文章中這樣寫道。

中伊兩大文明古國的友好交往歷史悠久。穿越時光隧道,一串串民心相通、文明互鑒的故事描繪出傳承千年的美麗圖卷。

2月12日,中伊兩國宣布了萊??偨y訪華消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迅速將這一喜訊翻譯成多語種,配上兩國領導人照片,置于其網站首頁。伊通社亞太新聞板塊主編穆罕默德·禮薩·馬納菲顯得格外興奮:“萊??偨y將要訪問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在同萊??偨y會談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始終從戰(zhàn)略高度看待和發(fā)展中伊關系,無論國際和地區(qū)形勢如何變化,中方都將毫不動搖發(fā)展同伊朗的友好合作,推動中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得到新發(fā)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發(fā)揮積極作用。

中伊兩國雖相距萬里,友好交往卻源遠流長。

2021年9月12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參觀者在東博會“一帶一路”國際展區(qū)伊朗展臺觀看展品。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中國使者張騫的副使就來到伊朗,受到隆重接待。7世紀后的中國唐宋時期,許多伊朗人前往中國求學行醫(yī)經商,足跡遍及西安、廣州等地。13世紀,伊朗著名詩人薩迪記錄下到中國新疆喀什的難忘游歷。15世紀,中國明代鄭和7次率領龐大船隊遠洋航海,其中3次到達伊朗南部的霍爾木茲地區(qū)。

1971年正式建交以來,中伊兩國關系經受住各種國際風云變幻考驗。面對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復雜局面,中伊相互支持,團結協作,攜手抗擊新冠疫情,戰(zhàn)略互信不斷鞏固,務實合作穩(wěn)步推進,促進了共同利益,維護了國際公平正義,譜寫了中伊友誼新篇章。

“信則立,不信則廢。”人與人、國與國的交往概莫能外。這次訪問定能成為新的契機,推動中伊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推動中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得到新發(fā)展。

7年前,習近平主席在《伊朗報》發(fā)表署名文章時引用了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詩句——“久遠,方值得留戀”。

今天,薩迪的雕像,分別佇立在他的家鄉(xiāng)伊朗設拉子市和中國南京市,成為兩國兩城友誼的見證。

南京市與設拉子市2018年正式締結友城關系。當年10月,設拉子市千里傳書,希望互贈代表雙方城市的重要文化人物雕像,以此促進當地民眾對彼此城市的了解。

南京市選定設立在江寧織造府內的曹雪芹像作為贈送雕塑的原型,設拉子市回贈薩迪雕像。2022年,曹雪芹像和薩迪像分別在設拉子世界景觀公園和南京國際友誼公園揭幕。

兩位歷史文化名人跨越時空的“對話”,拉緊絲綢之路上兩大古老文明的交流紐帶。

這是在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市世界景觀公園中矗立的曹雪芹像。

“作為兩國重要的文學文化中心和文明之都,設拉子和南京不僅能夠共同推動伊中關系發(fā)展,也有可能成為亞洲城市充滿活力和建設性的城市間合作典范,”設拉子市第一副市長阿拉什·法拉吉扎德說。

回望歷史,中伊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相遇相知,互美互鑒。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伊朗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波斯絲毯的高貴;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結合,催生出青花瓷器的雅致。中國的漆器、陶器以及造紙、冶金、印刷、火藥等技術經伊朗傳向亞洲最西端乃至歐洲等更遠的地方,石榴、葡萄、橄欖以及玻璃、金銀器皿等又從伊朗和歐洲等地傳入中國。

進入新時代,中伊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迸發(fā)出新的蓬勃活力。2021年10月,第二屆“中國電影周”活動在德黑蘭舉行,《歸來》《莫爾道嘎》《百鳥朝鳳》等7部優(yōu)秀中國影片與伊朗觀眾見面。第三屆“中國電影周”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拉開帷幕。

伊朗電影藝術與體驗組織總干事賈法爾·薩內·穆卡達姆說,電影周活動可以增進伊朗人民對中國電影藝術的了解,推動構建伊中電影交流合作平臺,鞏固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紐帶,使伊中兩大文明古國從未中斷的文化交往更加密切、深入。

中國電視劇也陸續(xù)在伊朗上映。弘揚中醫(yī)文化劇《女醫(yī)·明妃傳》、抗疫題材劇《在一起》等被譯制成波斯語在伊朗國家電視臺播出,扶貧題材劇《山海情》等劇目也已授權給伊方,有望在翻譯完成后播出。

“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古老而日新的絲路精神,一端連著歷史,一端通往未來。

德黑蘭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哈米德·瓦法埃曾在2018年為中伊領導人會談?chuàng)我练椒g,如今再次隨團訪問中國。

長年專注于中國研究的瓦法埃將深化伊中關系作為自己的夢想。隨著兩國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伊朗將中國視為“在現在和未來世界能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國家,”瓦法埃說,“兩國要深化關系,一定要增進了解。”

為了實現夢想,瓦法埃和伊朗其他漢學家一直在努力培養(yǎng)了解中國、會說中文的青年學生;為了向伊朗公眾呈現真實的中國,瓦法埃多次接受伊朗媒體采訪,幫助公眾更好理解中共二十大、中伊關系等;他還潛心研究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和主張,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彰顯“東方文明的元素”,能在解決當前世界性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1月18日,伊朗青年學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一處公園展示中國春節(jié)裝飾品。當日,伊朗德黑蘭大學孔子學院組織青年學生與中方教師一起學習傳統年俗、體驗中國文化,共同迎接春節(jié)到來。

穆比娜·莫拉德哈尼是瓦法埃的學生。就讀大學三年級的她,因為學習中文結交了很多中國朋友。“中伊關系的友好發(fā)展激勵我把自己國家的文化介紹給更多中國朋友,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伊朗博大精深的文化,”莫拉德哈尼說,“希望我未來能成為一名中伊人文交流的使者。”

中伊人民在長期友好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兩國文化、教育、新聞、出版、旅游等領域交流不斷加深。這讓像莫拉德哈尼一樣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好的就業(yè)前景,也有了更多彩的夢想。

伊朗“網紅博主”孟雅琪憑借突出的語言能力成了中文導游和短視頻博主,學習中文15年的她在中國自媒體平臺上擁有數百萬粉絲。對于萊??偨y此次訪華,孟雅琪倍感振奮:“期待這次訪問能進一步加強兩國合作,讓普通老百姓從中受益。”

波斯諺語說:“人心之間,有路相通。”不斷增進的中伊友好民意基礎,讓兩國人民心與心相通、手和手相連。

人們期待,在元首外交引領下,兩國人民攜手共繪中伊友好合作的新時代圖卷,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不斷豐富雙邊關系內涵,提升務實合作水平,推動中伊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取得更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