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進入舊版
國內國際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國內國際 > 內容
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激勵社會各界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來源:新華社 作者:未知 時間:2024-05-16 瀏覽字號:[ ]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激勵社會各界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新華社記者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市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石峽村的鄉(xiāng)親們回信,深刻闡釋了長城的獨特價值和守護好長城的重大意義,勉勵大家“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長城沿線各地干部群眾和廣大文物工作者深受鼓舞,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為指引,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貢獻力量。

近日,北京市八達嶺長城腳下的石峽村村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自發(fā)參與長城保護工作和村里的發(fā)展變化等情況,表達繼續(xù)守護長城、傳承長城文化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給予肯定,這讓石峽村長城保護員劉紅巖激動不已:“我是看著巍峨的長城、聽著長城的故事長大的,守護長城、弘揚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是我的光榮使命。我將繼續(xù)努力工作,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我們進一步傳承長城文化,并依托長城資源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北京市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黨委書記李清華表示,將以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展示長城文化為重點,塑造長城生態(tài)文化景觀,加強長城文化與旅游體驗深度融合,譜寫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鄉(xiāng)村振興協(xié)同發(fā)展的新篇章。

剛剛游覽了八達嶺長城的湖南游客鄧杰看到新聞報道后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登上長城我深刻感受到一種奮斗精神和愛國情懷。我要把感悟到的力量與更多的人分享。”

近年來,《長城保護總體規(guī)劃》《長城維修工程施工規(guī)程》相繼發(fā)布,國家文物局不斷加大長城文物保護修繕力度,加強重要點段巡查與工程檢查,持續(xù)推進國家級和省級長城監(jiān)測預警平臺建設,謀劃依托長城重要點段保護利用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長城文物主題游徑。

“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這句話,讓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司長鄧超深感使命在肩:“要讓長城保護更加深入人心。下一步,我們將推動長城保護與沿線地區(qū)鄉(xiāng)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讓世代守護長城的群眾真切感受到古老長城的文化內涵與時代魅力。國家文物局還將舉辦‘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4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共同守護好長城家園。”

長城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遺產。它分布于15個省份,翻崇山峻嶺、穿沙漠戈壁,上下兩千年、縱橫數(shù)萬里。守護巍巍長城,需要多方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這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打小生長在長城腳下,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qū)長城保護員張鵬動情地說,將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守護好長城,立體化地對長城進行拍攝記錄,為做好長城本體的巡查保護工作貢獻力量。

守護好長城,更要弘揚長城文化,講好長城故事。

扼守河西走廊樞紐,甘肅嘉峪關關城靜靜矗立數(shù)百年。關城景區(qū)內,以長城文化和邊塞英雄故事為藍本的長城史詩劇《天下雄關》精彩上演。

“近年來,我們立足區(qū)位優(yōu)勢和資源條件,深度挖掘長城文化、邊塞文化、絲路文化,不斷豐富長城文化內涵。”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張曉燕說,“我們將持續(xù)挖掘長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力量,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系列研學活動等方式,帶動更多人了解長城、保護長城。”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不僅為長城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對全體文物工作者莫大的鼓舞。我國是文化遺產大國,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星散在廣闊中華大地上、綿延于歲月長河中。

江蘇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如畫。不遠處,“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展,展現(xiàn)大運河文化帶、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的新變化、新成就。

揚州市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宣傳推廣處處長楊家華說:“大運河作為‘流動的文化’,是潤澤百姓的水脈,更是傳承歷史的文脈。我們要繼續(xù)做好大運河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工作,協(xié)助辦好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把祖先留下的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

河南安陽,今年2月開館的殷墟博物館新館里,一場“考古公開課”吸引著觀眾目光——考古工作者輕輕刮落遺跡表層泥土,再用竹簽沿著土層紋路慢慢清理,一個清晰的車輪印記便顯露出來。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殷墟遺址考察,強調要通過文物發(fā)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總書記這次關于守護好長城的回信,讓我們深感講好殷墟故事、傳承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責任之重大。”殷墟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趙清榮表示,“我們將繼續(xù)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手段、鮮活的視聽語言,向大家講述商文明的悠久歷史,展現(xiàn)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