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進入舊版
國內(nèi)國際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國內(nèi)國際 > 內(nèi)容
【江西是個好地方】大山深處教師“夫妻檔”甘做孩子出山“云梯”
來源:大江網(wǎng)-江西手機報 作者:未知 時間:2024-06-01 瀏覽字號:[ ]

大江網(wǎng)/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江西手機報萬彥軍、鐘凱、記者黃玉龍報道:在萬安縣有這么一對“夫妻檔”教師——樂福桂、郭荔, 13年來,他們用自己的時間換孩子們的明天,為了山區(qū)的教育和孩子們的未來,他們克服諸多不便,堅守初心,切實擔當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在三尺講臺上,以夢為馬,以愛為犁,甘做孩子們走出大山的那座“云梯”。

投身山區(qū) 到孩子最需要的地方去

時間回到2011年,兩年軍旅生涯讓樂福桂始終記得“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他同戀人郭荔商量,一同報考了萬安縣特崗教師,同年9月,他們二人分別在澗田中學、寶山中學任教。這一干,就是13年。

寶山到澗田再到順峰,從教時間越長,離縣城卻越來越遠,50公里山路變成了79公里山路,一個半小時車程變成了兩個半小時車程。起初,見到那條蜿蜒曲折不知延伸到何處的盤山路時,他們也曾想過離開,但2013年一次經(jīng)歷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2013年9月,開學已經(jīng)3天了,寶山中學七(3)班的一位學生小劉(化名)卻一直沒有來報名。郭荔向村干部、學校老師、班上學生多方了解后得知,該同學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后,父親長年在外不回家,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家里條件特別困難。郭荔來到他家里,當問到小劉為什么不來學校上學時,小劉奶奶淚流滿面,拉著郭荔的手說:“老師,孩子是看到家里困難才不想去讀書的。”看著家徒四壁的房間,看著窩在墻角倔強地憋著眼淚的學生,郭荔拿出了身上僅有的500塊錢帶他到學校報了名。

郭荔深知,大山的孩子要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所以,她選擇留下來。當她把這個選擇告訴丈夫樂福桂時,驚喜發(fā)現(xiàn)丈夫與她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夫妻倆就這樣在這個偏遠山區(qū)安了家。

共同進步 夫妻搭檔教書更育人

樂福桂、郭荔在工作中慢慢了解到,在偏遠山區(qū),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學生較多,他們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離異,往往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些孩子的性格相對孤僻、自卑,喜歡獨來獨往。

初到澗田中學上崗時,樂福桂在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班上一些孩子會因為出身、家庭等原因對生活沒有信心,對讀書沒有興趣。為了幫助學生們找到自信、找到讀書的興趣,每天早操后,樂福桂會帶著孩子們?nèi)W校后山水電站大喊“我是最棒的”“我能行”“我是獨一無二的”等一些勵志語言,并在學習上給他們定下小目標,完成目標的同學可以享受周末不用寫作業(yè)等獎勵。

他還摸索出針對中考學生的“陪伴賦能”教育,比如為了體育中考,跟學生一起跑步,跑樓梯;發(fā)現(xiàn)考試有退步學生單獨找到他,跟他一起分析原因并告訴他沒到中考考完最后一門,堅決不能放棄;每周五回家,他都要繞路經(jīng)過部分學生家門口,把周五小練筆的解題思路給學生;中考前的兩個月通過微信群、電話通知家長務必想辦法從打工地返回,保證至少要有一個人在家里,周末監(jiān)督學生學習和保證學生的營養(yǎng)供給……檢驗成效的第一年,2018年中考,全班超一半人數(shù)考取了萬安中學。

很快,這些“絕招”就被妻子郭荔學到了,她編詞改曲將《陽光總在風雨后》這首歌改編成《我們總是最棒的》并將之作為班歌,教會每一個學生唱,讓每一個學生相信自己,接納自己,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學風。

郭荔班上的小云(化名)曾經(jīng)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小云父母常年外出不在家,80多歲的奶奶與她相依為命,小云的性格有些孤僻、內(nèi)向,與同學的相處也時常鬧得不愉快。為了讓她更好地融入集體,小云生日那天,郭荔買了一個蛋糕,帶著她和幾名學生一起回家,在奶奶的陪伴下給她過生日。隨著郭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給小云關心、關愛,她的身上發(fā)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與同學的相處越來越融洽,學習成績越來越好,笑容也越來越燦爛。

郭荔常說:“我能為這里的孩子做點貢獻,我就要堅持、堅守在這里,能做多久就做多久,多在這兒待一段時間就能多幫孩子一點,這是我現(xiàn)在最想要做的事情。”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愛,郭荔叫班長把每個學生的生日記錄下來,每當有學生過生日時,就安排生日負責組在黑板上畫好有關生日的圖片和祝福語,晚自習全班一起為壽星唱生日歌、說祝福語、吃生日蛋糕……現(xiàn)如今,郭荔已為200多名學生過了生日。

言傳身教 讓教育薪火代代相傳

在郭荔、樂福桂夫妻倆的努力下,無數(shù)的山里孩子走了出去,他們有的人學成之后,又接過山區(qū)教育的接力棒,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寶山鄉(xiāng)獅巖八一希望小學教師唐贊曾是郭荔執(zhí)教的2015屆畢業(yè)班學生,在她的印象里,伏案備課、挑燈改卷、充滿力量是教師形象,三尺講臺不只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更是真誠關心學生成長的家園。在寶山中心小學任教的曾晉是郭荔2014屆的學生,如今也像她一樣走上了三尺講臺。“我在(讀)初中的時候,看到了郭老師身上一個教師的偉大和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光榮,當時我就已經(jīng)埋下了一顆當老師的種子,后來我中考考了全年級第五,毅然決然選擇了三定向考師范。”曾晉說道。樂福桂2014屆學生的魏璇,現(xiàn)在在澗田中心小學為偏遠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他說:“我非常感激樂老師,也要成為像樂老師一樣的人,如今自己成為了一名教師更明白了當初樂老師的良苦用心。能遇此良師,實乃人生幸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郭荔、樂福桂夫妻深知教育之道,對教師職業(yè)有著同樣的憧憬與教學理念,讓這對夫妻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為最好的搭檔。手握粉筆書寫教育人生,三尺講臺舞出別樣年華,他們揮灑汗水,把愛給了山區(qū)孩子,不斷創(chuàng)新,擁抱未來。左手愛人右手育才,用行動兌現(xiàn)了當初的“諾言”,讓教育之花遍開山區(qū)的每個角落,讓奉獻教育的火種代代相傳。